本文目录一览:
- 1、一味草药,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说是治胃病的药
- 2、胃病犯了不用愁,9种胃病中药药对!每一味都有效,建议收藏
- 3、李时珍说一味药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 4、中医临床最被忽视的药物之升麻
- 5、请问降胃气的药哪些可以代替赭石?
一味草药,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说是治胃病的药
这是桉树的果实,也叫一口盅。【名称】桉树果 【拼音名】ān Shù Guǒ 【别名】洋草果、楠桉果、桉果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果实。
你说的可能是朱砂莲。朱莎莲算是一种稀有名贵的药材,历来被视为治疗胃疼痛的特效药。夏季游山者因受暑热而肚痛或胃痛,磨水饮服,见效特快。它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辛苦。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元胡:这种中药也叫做延胡索,是草本植物,是非常好的镇痛药,对胃脘痛的有很好的疗效。砂仁:这种中药有健脾化湿、温脾止泻、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腹泻。
胃病犯了不用愁,9种胃病中药药对!每一味都有效,建议收藏
牛黄清胃丸:主要成分: 冰片、枳实、牵牛子、连翘、黄柏、桔梗、甘草、黄芩、番泻叶、玄参、栀子、石膏、薄荷、麦冬、菊花、大黄、牛黄。主要功效: 可以清胃火,通肠润便。
保和丸可用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腐吞酸,食欲不佳,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 、肠炎 。保济丸具有解表、祛湿、和中的功效。保济丸方中的主要用药是广藿香 、苍术 、白芷 。
一)大山楂丸 药物组成 :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功效 :健胃消食,主要用于患者因为食积内停所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具有很好的开胃消食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讲3种常用的治疗胃病的中成药。胃苏颗粒 肝气犯胃是由于生气引发肝气郁结,胃脘胀痛,胸闷烦躁。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李时珍说一味药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有一味常用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它就是中药材陈皮。中药陈皮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又称橘皮,俗称橘子皮,是芸香科植物小乔木橘树的干燥成熟果皮。
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意思是说,橘皮,其味苦所以具有理气燥湿的作用,其味辛所以有升散的作用,而性温和缓。橘皮能治百病,就是因为它具有理气燥湿的功效。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说:“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哪一种药材与陈皮搭档非常重要,李时珍说它遇谁像谁,原文记载于《本草纲目》之中:“陈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如李时珍说:“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中医临床最被忽视的药物之升麻
1、清热解毒:广升麻味辛、甘,微寒,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具有清热解毒、发表透疹的功效。
2、升麻的药理作用 升麻具有抗炎、镇痛、镇静、保肝和解热等药理作用。 升麻的功效应用 在中医临床中,升麻可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与葛根、牛蒡子等药材配合使用,如升麻葛根汤。
3、升麻的作用与功效第一,除口臭。很多人可能都会有口臭的症状,那么这个时候呢,升麻作为一种中草药,它是具有除口臭的效果的。这个效果早在我们清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发现了,当时我们的乾隆皇帝赐予一个大臣这种药物。
4、升麻并没有增强平滑肌肌力的作用,是升麻、柴胡引参、芪上行,与参、芪协同,加强了参、芪增强了肌力的作用。
5、升麻升提之力明显强于柴胡。临床常用来治疗中气不足。
请问降胃气的药哪些可以代替赭石?
丁香,温中和胃,降逆,散寒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寒,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呃逆,呕吐。代赭石,重镇降逆,用于肝气犯胃所引起的胃气上逆,嗳气不除,呃逆等。旋覆花,和中止呕,降气消痰。
重镇就像淹咸菜,上面放的重物,以重压的方式降胃气(代赭石、旋覆花等)举例:《伤寒》旋覆花代赭石汤,方在旋覆花。用之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以其降胃而下浊气也。滑石代赭汤,方在滑石。
治疗法则: 降逆和胃。施治方法:(一)内服方药1.基本方药:(1)旋复代赭石汤加减:旋复花9克(另包)、生姜6克、代赭石20克、党参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本方适于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候。
给你的方子:旋复花20g、代赭石30g、丁香6g、柿蒂10g、人参9g、半夏12g、干姜12g、柴胡9g、白术15g、苍术10g、厚朴10g、茯芩15g、乌贼骨10g,白芍9g,川芎9g、枣子12个。
[主治]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处方]代赭石12克,橘红3克,薤白9克,半夏9克,旋覆花9克(包),茯苓12克,金铃子12克,石斛地10克,栝蒌12克,生姜5片,竹茹10克,左金丸6克。
胃气以下降为顺,若受邪气的影响或正气不足,皆可使胃气上逆而不降。胃气上逆常见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和胃降逆法具有使胃气下行的作用。常用和胃降逆的药物有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竹茹、柿蒂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