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治湿热还是湿寒(治疗下焦湿热的中成药)
本文目录一览:
五苓散详细资料大全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五苓散,中成药名。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效。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茵陈五苓散主要成份: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能。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1,渴不思饮。
猪苓十八铢[12g]去皮 泽泻一两六株[20g] 白术十八铢[12g] 茯苓十八铢[12g] 桂枝半两[8g]去皮 主治 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
五苓散偏于风寒在太阳膀胱水府,猪苓汤偏于阳明少阴,不恶寒 猪苓汤证与真武汤比,皆有下利,咳,呕,小便不利等证。然猪苓汤证属阴虚生热,水热互结,而真武汤证则属阳衰不能制水,为水邪泛滥之证,当注意鉴别。
喝五苓散拉肚子正常吗
腹泻的话,不要乱吃药,你还是先自己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类型腹泻。因为有感染和非感染,感染的话要吃一些抗之霸的抗生素药比较好。然后加上自己饮食还有保暖要做好,不久就能康复了。
副作用五苓散的毒性是微量的,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五苓散是一款中成药,因此若长期进行服用,其过量的副作用就会在人体体内积蓄从而导致中毒。不过,一般来说,其的副作用是比较轻微的,可以通过减少药量来降低毒性。
注意五苓散、猪苓汤都没有甘草,没有甘草的方子,都是这个药做一段事情,那个药做一段事情)拉肚子,肠胃感冒,食物中毒或病毒本身制造的毒性或细菌性的毒都有脓,女性来月经头痛,更年期头痛,晕车。
从报道来看,五苓散对婴幼儿腹泻的效果肯定。本方能纠正体内水分的异常分布和排泄,可使许多顽固的泄泻迅速得到改善,尤其是伴有脱水者。我用于脂肪肝患者的腹泻,也有效果。
五苓散针对水湿内盛的拉肚子、水肿,小便不利。如果没有上述症状就别吃了。人参健脾丸针对恶心呕吐,或者胃口不好,体弱的人。五苓散一般最多服用三天 人参健脾丸可以长期服用,三个月一个疗程。
茵陈五苓散药方是什么,治什么?
茵陈五苓散【药物组成】茵陈 4g ,白术 9g ,赤茯苓 9g ,猪苓 9g ,桂枝 6g ,泽泻 15g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五苓散五分 2克 【用法用量】【功用】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药物组成】茵陈 4g ,白术 9g ,赤茯苓 9g ,猪苓 9g ,桂枝 6g ,泽泻 15g 。【处方来源】《方剂学》七版教材304页。
茵陈五苓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茵陈蒿末30克五苓散15克 【用法】上二味,和匀。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中草药名方:茵陈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五苓散【来源】《金匮要略》卷中。【组成】茵陈蒿末十分 4克 五苓散五分 2克 【用法用量】【功用】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方,具有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之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与倍量的茵陈相合而成,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之功,适用于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之证。
茵陈五苓散主要成份: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能。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 ,渴不思饮。
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
茵陈五苓散配方
茵陈五苓散【药物组成】茵陈 4g ,白术 9g ,赤茯苓 9g ,猪苓 9g ,桂枝 6g ,泽泻 15g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茵陈五苓散主要成份: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能。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1,渴不思饮。
茵陈五苓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茵陈蒿末30克五苓散15克 【用法】上二味,和匀。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茵陈五苓散即茵陈蒿加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心)用于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山栀子、 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用于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组成:茵陈蒿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药和匀,每次服6g,日三次。功用: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柴胡茵陈五苓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五苓散1两,茵陈半两,车前子1钱,木通1钱半,柴胡1钱半。 【功能主治】伤寒温湿热病,汗下太早,湿热未除,以致遍身发黄,小便赤黑,烦渴发热。
评论